为充分学习各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成功经验,提升校长们对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新时代名校长发展工程(首师大基地)组织校长学员于5月24日至26日赴江西弋阳开展主题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的研修活动。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导师团队王东副教授、胡欣副教授、何颖博士和班主任景莉、李静带队,项目组14位校长学员共赴弋阳进行学习交流。
5月25日上午,研修团队先后走进弋阳县第二小学、弋阳县第二中学、谢迭山小学实地观摩学习。弋阳县第二小学以传承传统文化“弋阳腔”闻名,通过开设“花样家长会”“进家门家访”“家长志愿服务”等家校合作形式,促进家校联系,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弋阳第二中学以创建“优质+特色的快乐学校”为办学目标,开展了“家长培训会”“食堂开放日”“家长议政”等特色活动,让家长与学校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弋阳县谢迭山小学以南宋爱国诗人谢迭山命名,加强“志节”教育,该校通过“家长夜话”“家长进课堂”等丰富多样活动建立与家庭的广泛联系,扎实推进了家校共育。通过上午的实地观摩,诸多特色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给导师组和校长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5日下午,研修团队来到了方志敏中学进行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经验”的交流与研讨。在交流研讨之前,研修团队首先参观了方志敏中学和迭山书院,对方志敏中学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做了初步了解。随后,交流研讨在该校行政楼会议室举行。弋阳县圭峰中学的李山校长向导师学员们分享了该校特色家校协同育人项目——跨省家长会,详细介绍了该校把家长会开到外省去,让在外务工的家长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温度,为留守儿童搭建“连心桥”。弋阳县教体局周立军主任作了对于弋阳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报告,使校长学员们对弋阳县家校社协同模式有了全面的了解。方志敏中学的李艳梅校长从组织建设、教师培训与实践、家长培训、日常工作、家校特色工作和家校合作成效等方面详细梳理了该校家校合作的特色做法。研修团队从中广泛汲取有益经验,并就此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5月26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吴重涵教授在弋阳县进修学校会议室为研修团队带来了题为“家校合作背后的现代家庭教育”的主题讲座。吴教授从家校合作学理逻辑出发对我国当前家校合作的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论述。吴教授指出弋阳家校合作已经走过十年,在第十年家校合作面临超越“管理和治理”的传统思路;就全国范围而言,家校合作面临同弋阳相同的机遇和挑战。吴教授指出,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家庭”而非“教育”,关注家庭生活、回归家庭生活是今后家校工作寻求突破的关键点之一。在讲座中,吴教授还详细讨论了面向家长的有限家庭教育知识的筛选和整合的思想。
26号下午,研修团队参观了方志敏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校长学员们跟随方志敏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人生轨迹,深刻体会了以“爱国、创造、清贫、奉献”为内涵的方志敏精神,在脑海中真实再现了这位共产党人光耀千秋的风范与业绩。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校长学员们纷纷表示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激发了校长们对家校合作发展趋势的思考。家校社协同育人不是简单的学校和家长双方的问题,而是包括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区分、教育生态建设、宏观政策与微观学校行动关系等,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解决。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江西模式”的“弋阳样板”呈现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尽责、社会参与、专业支撑的“五位一体”育人格局,这些成功经验对校长学员颇有启示。
撰稿:谭沁怡 周国清 滕飞宇
审稿:李静、景莉、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