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至29日,第九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自2015年以来,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的“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以成功举办八届,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学界共同期待的学术盛会。
大会设置由学术机构及研究团队主持的平行分论坛。首师大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23级博士后方超,21级博士生朱东阳,22级博士生王亚荣和李菊,21级硕士生房晶晶受邀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在分论坛上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方超受邀参与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主持的第十五分论坛“教育实证研究中的方法创新”,报告题目为《“双减”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设与义务教育结果公平》。他以“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收集的2013-2014、2014-2015两个学年的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探索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结果的影响。此外,他曾受邀参加第七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其论文《挤入还是挤出: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获第七届“教育实证研究优秀学术论文奖”。
朱东阳受邀参与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主持的第十五分论坛“教育实证研究中的方法创新”,报告题目为《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现实图景与发展趋势——基于近十年CSSCI来源期刊论文的实证分析》。该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近十年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整理,得出“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多元格局得以拓展、混合研究成第叁大研究范式等结论。”
王亚荣受邀参与华东师范大学主持的第五分论坛“人工智能方法与教育实证研究”,报告题目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变革》。该研究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定量研究范式转型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变革的趋势以及需要警惕的风险进行了系统说明。
李菊受邀参与苏州大学主持的第十八分论坛“家校合作共育中的实证研究”,报告题目为《从关注家庭教养方式到聚焦协同育人的转型——基于LDA模型的中国家庭教育研究热点分析》。该研究通过LDA模型分析2012-2022年中国家庭教育的研究热点和演变趋势,为推动家庭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提出建议。
房晶晶受邀参与浙江大学主持的第十一分论坛“教育研究中扎根理论的应用与反思”,报告题目为《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模型的建构——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该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构建了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框架模型。
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各个分论坛上的主题报告引起了线上线下师生强烈反响,获得好评。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我院聚力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科研素养的育人举措,也彰显了我院良好的育人成效。他们的分享不仅使自己的科研能力得以提升,也扩大了我院的学术影响力,相信未来我院师生在科研工作方面能够再攀高峰、再创辉煌!
供稿:房晶晶
审稿:傅树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