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下午14:00-18:00,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所2020级硕士研究生第一组进行了毕业论文答辩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晨教授担任答辩主席,我院蔡春教授、徐勇教授、岳欣云教授、丁永为副教授、胡萨副教授、高洁博士任答辩委员会成员,赵秋月、潘正忠、尤鹏雁、刘文秀、田甜、杨薇、吴慧等七名毕业生参加答辩。
答辩正式开始前,丁永为老师介绍答辩委员会主席及答辩委员会成员,蔡春教授对王晨教授受邀到来表示感谢。之后,在王晨教授的主持下,答辩会有序进行。在答辩过程中,依照顺序,各位导师分别对七位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做出介绍,之后答辩人对论文进行汇报并由答辩委员会成员进行评价与提问,答辩人在准备后对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做出回应。
赵秋月同学首先进行答辩报告,其论文题目为《文化立场下的英语教学——教英语文化》,包括绪论,语言、文化、英语教学的关系,英语教学叁层次比较分析,当前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英语教学教文化的应然状态及建构五个方面。该论文在新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依据已有研究及当前英语教学现状,提出“英语教学教文化”这一概念,具有鲜明的理论探索精神与现实意义。该文从目的观、过程观和学生观叁个维度对英语教学的叁个层析进行比较分析,探析当前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给建构教文化教学的建议。
潘正忠同学的学位论文题目为《从“劳作”到“行动”:阿伦特“复数人”视域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从阿伦特的理论视域出发,厘清了“行动”以及与其相关的诸如“劳动”、“工作”与“实践”等概念,从中构建起了一条崭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序列,即从“劳作”上升到“行动”,通过对“复数人”这一中介要素的刻画,建构起教师角色的本质。通过对教师生活世界的教师境况分析,找寻当下教师“复数人”角色缺失的表征与成因,进而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机制与实现途径。
尤鹏雁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杜威与进步教育运动关系的历史研究》,以杜威与进步教育运动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从萌芽到形成、成熟的过程,以及在进步教育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兴盛、最终出现危机衰落的过程中,二者具有的错综复杂、动态的交互关系,以此为基础,反思了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刘文秀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是《王守仁教师形象研究》,论文从教师形象这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同时借鉴王学研究中多学科的理论成果,最后聚焦到教育文化研究中,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完整的、独特的作为教师的王守仁形象,这对于丰富王守仁研究的教育面相,深化作为教育家的王守仁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田甜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儿童规则意识养成的教学研究—《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基于皮亚杰、柯尔伯格的心理学理论、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和经验论,探讨教师对于经验的教与学和学生规则意识与行为展现之间的关系,试图厘清教师如何将课程教材中的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而落实德育实效性。在此基础之上,作者采用实地观察与访谈等实证研究方式,呈现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儿童规则意识养成现状及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尝试做出改进,最终为促进《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
杨薇同学的硕士论文为《现象学视域下公正观教育及实践策略》,该论文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对于公正的内涵理解不够明晰,公正价值观的教育方式片面关注知识传授等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学术研究。该论文以胡塞尔现象学作为方法论基础,通过反思人类社会对于理解公正的叁种路径,回溯公正观的原初意义,提出公正的本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公正观教育应当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鼓励学生在参与公共生活过程中,激发和唤醒公正观的原初意义。
最后,吴慧同学的论文《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阅读教学研究——基于现象学“生活世界”的视角》以胡塞尔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为理论基础,反思了实际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古典诗歌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激活古典诗歌文字符号中的意义世界,探寻作品中使其产生出来的原初意义,引导学生朝向古典诗歌中由原初意义构成的、生动鲜活的意义整体世界。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设计,兼顾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反映出作者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意识与能力。
至此,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所第一组的七位2020级硕士研究生均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最后徐勇教授代表全体答辩委员给予毕业生临别寄语。本次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
文/图片:王霄汉、张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