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日下午,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学术年会在东校区B815顺利举行。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全体师生、岳欣云教授、丁永为副教授以及来自其他所的硕博研究生出席了本次会议。
学术年会由上下半场组成。上半场是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由周美云和陈国秀两位博士生进行了中期考核汇报。
周美云博士以《当劳动技术教育遇到人工智能:审视与超越》为题进行了论文汇报,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技术教育具有新的内涵,且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接着,周博士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报告《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的研究》和《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的读书报告》,汇报结束后其他老师对周博士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并指出创造性劳动应成为劳动技术教育的重点内容。
周美云博士的中期汇报
陈国秀博士以《日本集团意识培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为题进行了论文汇报,提出应借鉴日本集团意识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探索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新模式;接着她阐述了研究报告《中小学德育教材内容衔接问题研究》和读书报告《百年后文化交流的实践思考——读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汇报结束后其他老师对其发言进行了点评。
陈国秀博士的中期汇报
下半场是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师的学术报告。
石鸥教授作了题为《改革开放40年教科书研究的进展与反思》的报告。石教授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大家再现改革开放40年来教科书的研究图景,并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教科书研究的基本特征。报告的最后,石教授指出40年教科书研究的基本趋势:第一,教科书研究热潮将持续不退;第二,数字教科书研究将有大的突破;第三,国际教科书比较研究会有较快增长;第四,有中国特色的教科书学初见端倪。石教授的发言引发大家深入思考。
石鸥教授做报告
徐玉珍教授作了题为《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有特长学生招生与培养调查研究》的报告。徐教授运用访谈法,分析了特长生招生政策改革后学校特长生招生与培养的现状,包括招生方式、培养模式、特长生招生与培养存在的问题、困难与解决措施、新的需求与期望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徐玉珍教授做报告
张菁教授作了题为《国际化背景下中小学引进境外教材的准入管理:困境与规范》的报告。首先,张教授对国际学校的定义及类别进行阐述,解释引进境外教材的原因以及当前选用现状;其次,分析当前选用监管的困境;最后,提出明确的完善监管建议,报告过程有理有条,有理有据。
张菁教授做报告
王攀峰教授作了题为《设计实验:教科书研究的新路径》的报告,王教授指出当前我国教科书研究存在着研究与设计的断裂,设计实验可以开辟教科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路径。设计实验应用于教科书研究有助于教科书的持续改进和学习环境的系统优化,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科书设计与使用能力,有助于推动当代教科书研究范式的创新。
王攀峰教授作报告
张倩副教授刚刚从挪威访学归来,她为大家作了题为《挪威欺凌防治的三驾马车》的报告。报告中,张老师对作为表象、现象和对象的校园欺凌进行解释,并借鉴挪威的经验提出了防治校园欺凌的“三驾马车”——共识系统、控制系统与支持系统,即落实法律保障,进行全国监控,做好项目干预。报告最后,张老师总结欺凌防治成功的前提条件,引人深省。
张倩副教授做报告
张增田教授作了题为《超越经验与常识:教科书的教学性再认识》的报告,指出经验与常识层面上教科书教学性的现实表现以及教科书教学性的三重意蕴,即教科书作为解释性文本的对话性、教科书作为教学性文本的可操作性以及教科书作为价值性文本的需要满足性。张教授强调教学性是教科书的生命属性,是教科书的存在之根,并对教科书教学性需要进行划分。张教授深刻幽默的话语将热烈气氛延续并推向高潮。
张增田教授作报告
学术年会最后,石鸥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2019-2020年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学术年会在既热烈又祥和的气氛中落幕。
鲁珍萌供稿
王攀峰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