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助力教育强国建设,2025年1月3日下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在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东一区B618举行了2024年学术年会。本次年会主题为“深化课程教材教学改革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田慧生教授、石鸥教授、徐玉珍教授、王攀峰教授、吕晓娟教授、张倩教授、贾瑜博士、李欣蕾博士以及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全体硕博士研究生参会。
会议伊始,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石鸥教授致辞。他表示很高兴能与大家汇聚一堂,共同参与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在过去一年里,研究所的师生团队在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踏上新的征程,同时,也欢迎李欣蕾博士加盟研究所!
本次会议包含主旨报告和博士生学术论坛两个部分,分别由王攀峰教授与贾瑜博士主持。
在主旨报告环节,田慧生教授作了题为《对于当前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重点》的报告,他指出全面深化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行动,课程教学改革要聚焦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落实核心素养、把握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跨学科学习、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落实地方学校课程规划,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探索以素养为导向的新型评价方式。石鸥教授在题为《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文化:中国经验与全球意义》的报告中指出,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以教材为中心的考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研,构成了中国特色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文化。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文化反映了教育教学的初心与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既是立足中国大地的中国经验,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全球价值。徐玉珍教授作了题为《重新审视课外活动的课程内涵和育人价值》的报告,她通过回顾课外活动简史,分析课外活动的课程内涵,揭示课外活动对于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倡导学校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幸福体验。吕晓娟教授作了题为《以深度融合的课程样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报告,她基于田野调查和案例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一所学校课程建设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学校将核心素养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重构学校课程结构与实施体系,最终促进课程育人模式由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转变。李欣蕾博士在题为《计算思维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报告中指出,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思维过程受到重视,是适应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教师和学生如何在各种教育背景下利用计算思维支持英语课程内容知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研究生论坛环节,雒义凡基于实地调研,探讨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编语文教材使用的经验与做法、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高帆介绍了河南音乐家孙蘸白的生平背景,并对其编撰的《歌选:西北中学音乐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进行了分析;王亚荣从础骋滨尝理论模型出发,反思了跨学科教研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改进中小学跨学科教研的路径;王文秀分析了30年来我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议题及未来展望;贾婷婷基于中关村第叁小学综合任务课程的案例分析,探讨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策略;邓文容基于狈省124654名中小学生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从个人、家庭和学校叁个层面分析了影响学生欺凌告知意向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改进策略;冯晨提出,数智赋能课堂教学要达成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要有效实现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研、以智助管。
最后,张倩教授作总结发言,通过本次年会,大家交流了学术观点,交流了工作经验,在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取得了诸多共识,这将进一步促进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深化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未来的各项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会做得更好!
本次年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与会师生纷纷表示亮点颇多、引人深思。
供稿人:关语淙、袁杰
审稿人:王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