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上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学术年会在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东一区B618召开,本次年会主题是“新时代高质量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田慧生教授、石鸥教授、徐玉珍教授、张增田教授、吕晓娟教授、王攀峰教授、贾瑜博士以及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全体硕博士研究生参会。
会议伊始,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石鸥致辞。他首先欢迎田慧生教授加入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他说:田慧生教授多年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管理工作,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相信他的加盟会极大促进我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接着,石教授回顾了过去一年里研究所师生团队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获得的成就,并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次会议包含主旨报告和博士生学术论坛两个部分,分别由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张菁教授与博士生刘小雨主持。
在主旨报告环节,田慧生教授作了题为《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建设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他探讨了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在学科体系建设、方法论、中国化、队伍建设、核心教材编写等五大方面的问题,指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借鉴与发展的关系,应加快推进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核心专业教材编写工作;石鸥教授作了题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高质量课程》的报告,指出高质量的课程既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共同基础教育,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也要为不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适合自己身心潜能的教育,促进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高质量的课程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来实现;张增田教授做了题为《易经蒙卦及其教育启示》的报告,通过解读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易经》,揭示其“蒙”卦中蕴含的思想意义与教育启示,指出只有顺其自然,遵循天道、人道、地道,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吕晓娟教授在题为《我国教育研究的时代转型与文化使命》的报告中,指出我国教育研究范式在叁次转型过程中存在着理论原创力不足、实践生命力不强、学术话语体系生成不够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研究学术文化,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研究的文化使命;王攀峰教授在题为《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构建的价值、问题与路径》的报告中提出,构建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新时代我国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有机转化,全方位增强教科书话语权;贾瑜博士在题为《关注过程:落实综合素质评价育人目标的关键》的报告中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树立取长式教育评价观和动态生成的课程发展观,确保评价的有效性,提升教师开展过程性评价的能力,加强信息技术赋能,强化其过程性育人功能。
在博士生论坛环节,高湘平以《以“人教现象”为起点的教科书研究》为题,分析了教科书研究中的“人教现象”,探讨了它为生产高质量教科书文本、提升基础教育课程质量做出的巨大贡献;张玉娣在《小学英语数字化教学模式: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的报告中阐明了小学英语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吴均筠对一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生活和职业发展历程进行了生活史研究;吴紫晶分析了推进教材治理现代化的标准、困境和路径;孙懿宏探讨了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破解路径。最后,徐玉珍教授在与谈环节对博士生的报告从选题、关注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整体回应:博士生的选题关注了当下国内、国际的教育热点,文献综述扎实,并指出在研究中要注意应然和实然,关注研究真问题。
本次年会主题鲜明、论题丰富、讨论热烈,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供稿人:王亚荣、郭海芸
审稿人:王攀峰、吕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