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日上午,世界银行从事项目评估和成本分析研究工作的专家、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经济学博士潘一林受邀,为我院师生举办了主题为“美国学校和学区基于证据的决策”的学术讲座。讲座在东区叠815会议室举行,由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阳教授主持,我院徐玲副教授、周雪敏、谷琳、胡欣等多位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潘一林博士介绍了为什么要关注实证决策,一方面因为当前全球范围内教育问责体系的建立,公众需要了解政府把钱投入到了哪里,同时实证决策研究也是全球范围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研究兴趣使然。随后她给大家呈现了休斯顿学区图,说明政府投入的金钱大部分都流入学区,因此需要重点关注美国的学校和学区。中国学校和美国学校在教学上有很大差别。中国老师习惯于按照教材传授知识,而美国老师的课堂灵活多变,按照学生的能力自由掌握学习内容。潘一林博士介绍了美国“优才项目”(K-2阶段),项目内容是有针对的对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进行培训,教师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儿童更顺利地进入优才项目,来提高儿童进入优才项目的比例,特别是黑人和拉丁裔孩子。优才项目对培养孩子的思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为此她与大家共同讨论,试想如何做设计实验证明这种培训是否有效。
另外,潘一林博士还用大众点评网为例,分别从项目的实施、决策和评估等方面,逐步向大家介绍了几种基于证据的决策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及贝叶斯决策理论等。
潘一林博士总结了自己在实证研究过程中的反思。一个是思考如何把所有参与决策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有效地“集合”起来;另一个是这些方法会存在很多实践层面的问题,需要用严谨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平衡。总的来说,其研究意义在于为大家提供平台,使交流更有效。
最后,在场老师们就实证决策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由于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如何利用实证决策研究对我国中小学进行项目评估并落地实行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各自发表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气氛热烈。
撰写人:鲍懿坤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审稿人:王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