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于10月28日至29日在上海隆重举行。大会设置由学术机构及研究团队主持的平行分论坛,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受邀主持10月28日的第十五“教育实证研究中的方法创新”分论坛。
本次分论坛汇聚了13位教育实证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分别为大家带来了4场重量级的特邀报告和9场干货满满的主题报告。分论坛的线下会场设置在华东师范大学,同时还辅以同步在线直播。参会者与分享嘉宾就报告内容进行了充分有效的互动讨论,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会议伊始,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副院长薛海平教授主持了开幕式。薛海平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介绍,并代表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向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欢迎。开幕式上,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院长张爽教授致辞,她介绍了近年来首师大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重点项目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预祝本次论坛和分论坛成功举办。
分论坛上午的上半场由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张森博士主持,薛海平教授、李佳丽副教授、肖立宏副研究员和方超副教授作了主题发言。
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的薛海平教授作了题为《起跑线竞争: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分析——基于生存分析的方法》的特邀报告。该研究基于Cloglog连接函数的离散时间生存分析方法,采用分割总体模型分别探究了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首次参与学科类课外补习时间和首次参与兴趣类课外补习时间的影响因素。
上海师范大学李佳丽副教授作了题为《收入不平等、教育不平等和优绩主义》的主题报告。该报告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呈现2020年优绩主义感知、结构性不平等感知、不同优绩主义类型者分布的现状和群体性差异,得出结论教育平等或教育均衡是强化优绩主义感知、社会流动感知,避免躺平、维持社会秩序的关键。
北京教育考试院肖立宏副研究员作了题为《新高考下学生选科存在阶层差异吗?》的主题报告。该研究通过自编高考选科调查问卷,调查北京市新高考改革前叁届学生家庭背景情况、家庭文化资本量表、选考科目、选科价值取向等变量,得出选科中的社会地位差异主要经由家庭文化资本产生,不同类型的家庭文化资本对选考物理和选考历史的影响方向与显着性各不相同等结论。
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博士后方超副教授作了题为《“双减”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设与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等主题报告。该研究以2013~2014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以及2014~2015学年开展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利于提升相对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结果表现,农业户籍学生义务教育结果表现在“班班通”的干预下要弱于非农户籍学生。
分论坛上午的下半场由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胡欣副教授主持,胡咏梅教授、张森博士和朱东阳博士生作了主题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胡咏梅教授作题为《教育实证研究:概念、方法分类及创新》的特邀报告。胡教授通过举例加说明的形式,向听众们详细阐明了实证研究方法的内涵、教育实证研究方法的类别、教育实证研究的方法选择原则、教育实证研究的方法创新四个方面,对教育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说明。
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张森博士作了题为《Supporting teacher knowledge sharing in China: The effect of principal authentic leadership, teacher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interactional justice》主题报告。该研究通过建立中介调节模型,验证了校长诚信领导水平高低影响教师知识共享水平高低,校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公平水平越高,教师知识共享水平越高等结论。
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朱东阳博士生作了题为《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现实图景与发展趋势——基于近十年CSSCI来源期刊论文的实证分析》的主题报告。该报告通过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近十年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整理,得出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多元格局得以拓展,混合研究成第叁大研究范式等结论。
分论坛下午的上半场由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胡欣副教授主持,陈向明教授、王澍教授和杨芊芊博士作了主题发言。
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作了题为《学做教师:实习生与指导教师互动研究》的特邀报告。该研究探索了实习生与指导教师互动对其学做教师的影响,采用混合方法收集了42个案例并借鉴上位理论和行动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实习生与指导教师互动类型包括“正向促进型、反向阻抑型、正向阻抑型和反向促进型”四种类型,并探讨了“知识转化与身份形成的关系、师生互动关系中的共同要素,微观与宏观层面师生互动的方式、内容、结构”等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王澍教授作了题为《那些老师何以影响你的性格与品德?——对于教师一般育人能力的质性研究》主题报告。该研究通过学生的描述来探索教师一般育人能力。研究发现,学生的性格形成与品德成长更多来自于间接道德教育活动,学生的回忆集中在中学时代,学生对教师的描述有正向有负向。
清华大学杨芊芊博士作了题为《脱域:在线教学空间的跨时空重构》主题报告。该研究采用课堂民族志的研究方式,以课堂为田野,并以“深描”的方式对课堂现象和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的描述和理解,探索了从物质实体空间转向虚拟空间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分论坛下午的下半场由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张森博士主持,王攀峰教授、岳英副研究员和逯行博士作了主题发言。
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王攀峰教授作了题为《教育研究范式创新的必要与可能》的特邀报告。该报告从教育研究范式创新的必要、教育研究范式创新的内涵、教育研究范式创新的可能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明。
华东师范大学岳英副研究员作了题为《高校双创教育的组织化动员策略及其困境的案例分析》主题报告。该研究通过对高校双创个案研究发现了双创学院的设立初衷、多重目标定位和组织化动员策略,得出双创的管理逻辑和育人逻辑冲突、双创教育的学科和资源保障的挑战、双创教育中不同行动主体的认知及行动策略的差异化和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尚未形成的结论。
浙江师范大学逯行博士作了题为《教育领域的技术失范归因及其多层次治理路径》主题报告。该报告探索了智能时代教育主体的技术风险及其判定,分析了教育主体如何规范地参与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并提出了构建教育领域中智能技术的治理体系的建议。
最后,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傅树京教授主持了闭幕式。闭幕式上,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副院长薛海平教授对分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教育实证研究方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引入跨学科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成为教育实证研究的趋势,本次教育实证研究中的方法创新论坛持续跟踪该领域的前沿进展,将准实验设计和方法结合国内外重大教育现实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优秀成果。这对于推动我国教育实证研究方法的与时俱进和研究创新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该分论坛举办的非常成功,吸引了共计1500余人次参与线上聆听与讨论,线下分享与交流更是具有吸引力,会场曾经出现“爆满”现象。为了办好这次分论坛,首师大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成立了由5位教师和4位研究生组成的会务组。教师包括薛海平、傅树京、胡欣、张森和刘文龙;研究生由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房晶晶、陈乐、黄叶涵和李佳璐组成。
供稿:房晶晶
审稿:傅树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