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度实施学科专业交叉培养计划,不断深化实践育人环节协同培养机制,学校组织开展了“走读运河,鉴往知来”综合实习实践项目,旨在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与融合和技能实践训练与培养有机融合,切实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2023年7月8日至13日,来自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资环学院、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共计9个学院的近200名师生前往沧州、德州开展为期一周的大运河综合实习实践活动。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21级教育学本科班班主任贾瑜老师和博士后宋婷娜作为指导老师,与21级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专业10名同学共同参与了本次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术论坛、实地考察两大部分。7月8日,师生一行参加了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北京文化带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23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题研讨会”。来自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等专家学者围绕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大运河文化价值与精神、运河文化带建设与遗产保护、运河区域综合地理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6个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一天的运河研讨会,极大加强了师生对运河文化的认识,为后续的实地考察和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7月9日至13日,师生一行实地考察了运河沧州段和德州段的水利工程、博物馆、野外站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体验学习大运河的精神品格和时代价值,感受运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在捷地枢纽工程、南排河穿运倒虹吸工程、连镇谢家坝、景县华家口夯筑大坝、四女寺水利枢纽等水平工程的参观考察中,通过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师生了解了水利工程在漕运、灌溉、防洪等方面的重大作用,也深刻感受到古老运河的开凿与维系饱含着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沧州市地面沉降监测中心和河北沧州平原区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和地面沉降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讲解了两地地面沉降现状、地下水位降落的形成与发展、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分布、监测设备及其运行原理、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的综合治理措施等专业问题,使师生深刻感受到华北地区地面沉降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科学研究在解决重大问题中的巨大支撑作用。
作为独特的活态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活着的、流动的精神家园,在历经千年的通航岁月里,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在沧州博物馆、沧州旧城遗址公园、德州博物馆、苏禄王墓博物馆,通过城市历史发展、文物精品展示、文化遗存及民俗风情再现,让师生有机会回望一段段历史,在脑中描绘运河风光,体会运河沿线文化的熏陶。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沿着雕刻在天花板上的大运河走向,工作人员为师生们一一讲解了北京、天津、河南、安徽、江苏等大运河沿线城市的航运风貌,缂丝与苏绣讲江南烟雨,陶艺泥人展现淳朴民风,金丝楠木的棋具彰显京城繁华……运河哺育沿线人民,创造出各个地区独特的艺术文化,并引导其欣欣向荣。走进杂技故里——吴桥,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吴桥杂技,诉说着中华儿女的英勇无畏,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至此,为期一周的大运河综合实习实践活动全部结束。此次活动我院10名本科生分散在不同课题组内,分别围绕《运河思政—大运河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可行性研究》《基于大运河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第二课堂:大运河研学实践课程开发与优化策略研究》叁个课题与其他学院学生开展交叉研究,运用专业知识,合作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和研究成果的展示。本次活动是推动学科交叉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一次生动实践。学院将因应这一趋势,鼓励多学科融合,探索实施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生研学日志节选
2021级教育学专业 刘奕
此次研学活动历时6天,寻访数十处运河工程与古迹,千年水脉文明如画卷般铺开,作为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学子,我们应该深思其中蕴含的教育哲理,并通过自身所学让“古老运河讲好新时代故事”,沿袭千年足迹,传承运河文脉。
2021级教育学专业 危东方
此行我带着教育的视角去研究学习,记忆最深刻的地方留在了吴桥杂技大世界。亲眼见证非遗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是耳闻不可比拟的。当它真正出现在我眼前,有如千万年的文化传承化作罡风扑面而来,我深刻感悟到传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021级教育学专业 周柯伊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大运河沿岸一代一代人的精神。面对华北平原旱涝无常的惨象,他们秉持着“事在人为”的念头,奋力与自然抗争,修成这道绵延千里的大运河;面对运河堤坝年久失修的现状,他们组织起一批护河队,在千年运河航道上曳行,守护着这一条沟通南北的银丝带;面对大运河文化逐渐没落的问题,他们四处奔走,为大运河申遗,并建立起琳琅满目的运河文化馆,为每一位游客全方位展示大运河千年来的勃勃生机。
202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于新捷
了解到沧州-武术之乡,有"镖不喊沧"的名号,其中蕴含的侠义文化,可谓是沧州运河文化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还有杂技文化,河间诗歌文化,这些都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了解后,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可,对于思政教育很有启发意义。
202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黄新懿
这次研学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运河的伟大,不管是大运河本身的价值,还是沿线城市非遗传承,文化延续都值得深究。从小在运河边长大,零零碎碎听过一些故事,这次研学还是第一次系统学习运河相关知识,参观了解它的历史价值,伟大之处以及如何更好保护运河。
202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黄思琪
本次研学之旅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排河穿运倒虹吸工程,“天下有河不为奇,河下有河古来稀”,它既是一个浩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个异常壮观的绝美景观。南运河由南向北流,南排河自西向东流,十字交叉,互不干扰。南排河以涵洞的方式从运河下方穿过,直接入海,两头高,中间低,类似于倒置的巨型虹吸管,故俗称倒虹吸。虽然现在倒虹吸水利工程并不鲜见,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倒虹吸工程规模之大,却堪称河北之最、中国之最,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我不但惊叹于此工程的精妙与伟大,也深深折服于当时人们的智慧与毅力。
202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马悦
参与研学活动还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导师的交流和互动,我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这对于我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王瑞宁
在第一天的大运河研讨会中,我从专家的报告中学到了很多,除了加深对运河的历史和地理知识的理解,我也学会了从其他视角去了解运河,传承运河文化,这对于我运用教育技术的手段将运河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帮助。
202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孙琼魁
研学活动是一种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学习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参与研学活动将为我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202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王雪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吹破天的唢呐、鬼手张的戏法、丰富的制瓷工艺、多彩的民乐艺术等等,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运河原来孕育了如此多的优秀文化,这些文化如果能够融入到思政课程中,或许能让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变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
供稿:刘奕、马悦等研学团全体成员
审稿:贾瑜、宋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