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1日,“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副校长领导力提升项目”7月研修活动顺利举行。本次研修主题为“德育理念在文化建设与德育课程体系中的落地与实践”,活动共设四个单元,25位德育副校长学员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项目助理导师高洁副教授主持。
7月10日上午,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丁永为副教授为全体德育校长导读杜威《教育中的德育原理》,带领大家一起探寻学校德育的奥秘。在介绍了着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生平、哲学理念后,丁永为以严谨、系统的方式,引导学员们从内容结构、成文背景、理论创新、具体实践四个维度,深入剖析学校道德教育。他明确指出,杜威在德育领域的重要理论贡献在于其从组织系统的全新视角,对学校社会化过程中的道德教育形态进行了深入探讨。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石,其重要性体现在学校整体环境的道德性、教学内容(学科)的道德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道德性叁个方面。学校的道德理念根植于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因此,必须重视间接的道德教育方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深刻的道德认知。丁永为的讲解深入浅出,以理论思维超越经验思维,对学员们深入理解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与实践具有显着的启发意义。
7月10日下午,项目团队走进北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司学娟校长带领校长学员们先后参观了学校愿景文化墙、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各类社团与活动教室,并为学员带来主题讲座。在《以德育实践三形态为途径 构建常规有序的学校文化场域》讲座中,司校长分别就学校中的隐性德育、间接德育和直接德育讲解德育的顶层设计与实践落地;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不变、渐变、求变、共变》和《扩优提质,从课程结构变革做起——北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乐(le)乐(yue)”课程群结构图谱》主题讲座中,司校长介绍学校发展中不变、渐变和求变的内涵以及关联、互联、串联和并联的课程结构思路和“乐乐”课程群建设。司学娟校长的德育实践体现了新时代教育者躬身入局的教育情怀和长期主义的教育智慧,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德育在学校场域中的真实发生。
7月11日上午,中共朝阳区教育工委二级巡视员王世元老师为校长学员带来主题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驱动学校高质量育人——“合作对话”教育教学介绍》的专业讲座。王世元先生基于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校的核心任务、核心问题、“合作成长”共同体的师生关系、学校发展逻辑及现状等关键概念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向在座的校长们详细介绍了朝阳区“合作对话”的推广历程和实施方法。在互动环节,他引导学员深入分析了“合作对话”教育教学的目标、内涵及其操作范式,同时阐述了“合作对话”课堂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的异同点,以及“合作对话”教育教学实践在朝阳区所取得的显着成效。最后,王世元先生向校长们提出了以"合作对话"思想为指导,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建议,并抛出“如何在开学典礼中体现合作对话思想”的议题,以引发校长们的深入思考与探讨。
7月11日下午,项目团队来到北京探月学校进行参访学习。在学校概况介绍、参访校园、座谈交流之后,探月学校组织发展顾问徐珺泽老师带来了《德育工作在探月》的主题讲座,整体介绍探月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教练制的开展以及资源与支持体系;郭旭峥老师以学校登舱项目之一“家书万金”为例,展示了探月学校项目式、体验式学习、跨学科项目的真实过程与成果;教育者发展中心主任范文雅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探月经验在公立学校的实践》讲座分享,向学员们介绍了公立学校进行德育整合式笔叠尝任务设计的方法,以通过有限任务,有证据、有方法的帮助学生构建综合素养。以培养“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为愿景的探月学校为校长学员们展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本质及实践中的可能性,启发学员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改进的思考。
至此,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副校长领导力提升项目7月研修活动顺利结束。本次研修活动丰富了学员们的德育实践经验,同时也激发了学员们对德育工作的新思考和热情。项目首席专家朱晓宏教授与助理导师高洁副教授嘱托校长学员们假期劳逸结合,按时完成暑假研修任务,准备好新学期的分享汇报,以新思维开启德育工作新格局。
撰稿:高洁 俞文霞 王雪茵
审稿:王东